在中、美兩國關係不斷出現矛盾,有時矛盾甚至尖鋭化的情況下,我們美籍華人往往處於一種兩難的尷尬地位。
在某些美國人眼裏,雖然我們已經加入美國籍,但我們來自中國(大陸),又曾經在中國有投資,難免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,且不説是否受歧視,至少難免被懷疑。
在某些中國人眼裏,我們拿綠卡或入籍美國,往往被視為“叛逆”,如果對中國持批評態度,則更可能被視為“數典忘祖”,甚至被扣上一頂“漢奸”、“賣國賊”的帽子。
我們的處境,很像是一個處於“婆家”和“孃家”之間的“小媳婦”,當“婆家”和“孃家”關係熱火的情況下,“小媳婦”的處境很優越,而當“婆家”和“孃家”發生矛盾時,“小媳婦”的處境就很為難了。
這樣的比喻也許並不恰當,但是在中、美兩國“民族主義”都空前高漲的今天,美籍華人的“兩難”處境是個不可否認的現實存在。
“移民外國”這種行為的本身,就是一種選擇,是把“祖國”和”外國“進行比較之後,從自身的利益出發,認為“外國”的居住環境或工作條件優於“祖國”,從而作出了“移民”的決定。就像很多人從落後貧困地區移居到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,出發點是一致的。如果有人説這是一種“自私”,我不否認。
如今我們的家在美國,我們的後代子孫都在美國,我們的第三代已經是地道的美國人,我們必須遵守美國的法律,我們實際上已經把自己的利益和美國的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了。
老話説:“嫁雞隨雞、嫁狗隨狗”,話雖刺耳,也不能説完全沒有道理。
當“婆家”和“孃家”發生矛盾,而且矛盾尖鋭化了,怎麼辦?
矛盾的性質是“國家利益”,沒有什麼道德公理或是非黑白可言,擺在面前的,似乎只是一個“選邊站”的問題。
有些人決定“離婚”和“回孃家”,這也是一種選擇,但畢竟是極少數。
“小媳婦”雖然處境兩難,但是無需怨天尤人,其實“小媳婦”更可以充當溝通“婆家”和“孃家”之間的“橋樑”或“親善大使”,起積極作用,這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。